砂拉越肯雅蘭全民黨中央財政趙燕芳強調,馬來西亞中學歷史教科書去華族貢獻化的舉動,充份凸顯在聯邦教育體系中,仍然充斥著狹隘的民族主義,包括砂拉越華族的奮鬥與抗日等重要史實,都在人為因素下被删除。
同時,馬來西亞建國的真實景況,尤其是1963年馬來西亞建國協議(MA63)隻字不提,已引起廣大砂拉越人的質疑。這是否在刻意營造出砂拉越與沙巴的地位,在今天仍沒有多大改變的現象?所謂的修憲復邦,只是聯邦政府安撫砂沙兩地人民的表面功夫而已?
隨著聯邦憲法重新被修改,MA63重新“憲制化”,砂拉越、沙巴與馬來亞已成為平等伙伴,趙燕芳提出疑問,為什麼這麼重要的建國史實,竟然沒有被列入中學歷史教科書中,這是否反映出聯邦教育部對砂沙仍然保持“殖民化”的思維?
她指出,因著建國契約MA63的簽署,砂拉越、沙巴與馬來亞才能組成馬來西亞。換言之,沒有沙巴與砂拉越,就沒有馬來西亞,然而,這些卻無法在學校的歷史教科書中找到。
“這是讓砂拉越廣大人民甚感震驚的事,倘若我們的子弟受到不確實建國歷史的誤導,我們深恐,砂拉越在馬來西亞的平等伙伴地位,久而久之,將會像以往一樣,全面被抹殺,再次淪為一個州屬。”
她說,聯邦教育部長應該做出道歉並解釋,為什麼在修改憲法恢復MA63地位之後,竟然會出現如此重大的缺失,這又置砂拉越人民於何處?
她認為,中學歷史教科書上有關建國過程中,“去砂沙化”的重要部份,應該立刻加以糾正、補足,以使我們的學子能夠知曉真實的建國景況,包括他們以後出國升學時,不會因為對真實歷史認識的錯誤,而鬧出國際大笑話來。”
另外,為什麼我們的中學課本忽視華族與其他民族對國家的貢獻,只專注在馬來族的貢獻?
馬來同胞對馬來西亞的貢獻,自然應該讓下一代銘記,同樣的,華族與其他民族的貢獻也不能忽視。馬來西亞今日的繁榮和成就,是全體人民共同奮斗的成果,包括砂拉越華族、達雅族及其他民族等的努力。
聯邦教育部編寫以馬來人為主導的歷史,擠壓掉其他民族在這片土地上的歷中貢獻,抹除包括砂拉越華人的功績,這是讓人難以接受的事。
她表示,砂拉越的人口是由多元民族組成,忽視華族、達雅族等民族在建國中所扮演的角色與貢獻,相等“一筆勾銷”這些砂拉越最重要的元素,這對砂拉越無疑是一項極大的恥辱。
事實上,趙燕芳說,教育部對中學歷史教科書的編寫,從以往到現在就不斷忽略與華社相關的史實,這顯然是狹隘的民族主義在作祟,企圖透過這種方式達致“洗腦”的作用,矮化華族與其他民族在建國中的角色。
她舉列二戰時期日本的“肅清行動”,殺害至少馬來亞與砂拉越及沙巴10萬的華人,以及華人在各大城市鄉鎮的開墾與貢獻等,皆從馬來西亞歷史中刻意被忽略或逐漸“被消失”。
“既然國會已經重新修憲,恢復砂沙在MA63契中平等伙伴的地位。這個在建國時期就存在的權利架構應該要獲得尊重與實行。我們要的是真實的平等權利,而不是橡皮印章的表面功夫而已。”
我們呼吁聯邦政府在一切行政上嚴格遵行MA63的精神,包括在華人的貢獻與教科書的編撰上,注入砂拉越重要且真實的元素!
“我們也呼吁砂政盟政府,不論你們是以怎樣的方式與國陣及伊斯蘭黨等合作,有關砂拉越的權利與事務,一步都不能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