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答街望族篇】之老报人梁国信(上) 亲历独立前后的政海波涛
(intimes.com.my - 02 09, 2019登载 )

梁国信在1940年出生于古晋,父亲为老报人梁浩然(1911—1986),母亲为李永桐侨长家中的长嫒李若兰。

国信2岁时,古晋沦陷于日军铁蹄下,他们举家搬迁往盐柴港躲避战祸,就这段岁月,他没有什么印象,只记童年玩耍的地点,总是离不开黝黑湿滑的防空壕,和到住家不远处的池塘钓鱼。

战后父亲梁浩然卖掉高原路的27亩胶园地,把妻儿安置在三角坡(达闽路)一栋租来的店屋二楼,并把卖地所得的3千元,到斯里阿曼省的浮刹镇设创硕莪粉厂,并购置一条旧货船,自己当起了船主,川行于沿海各城镇之间,奈何此货船在1948年失火焚如,梁老关掉硕莪粉厂,再购置另一架名为“胜利号”的货船,川行于古晋诗巫间。

后来李永桐收购位于敦哈志奥本路(大石路),邮政总局对面的张华安百货公司,并要女婿梁浩然协助打理,从此时起,梁家就住进此栋店铺的楼上,而国信也被送到邻近的圣多玛小学就读。

1951年前后,《前锋日报》大股东胡文虎,准备停办才发行1年的报纸,为此梁浩然说服丈人李永桐接办,还毛遂自荐要负责打理此报馆,李老接受女婿的游说,在1952年把报馆顶了下来,交由浩然公去管理,也让国信君就此和新闻工作结下不解之缘。

当浩然君接掌《前锋日报》时,国信才12岁,但他已经被训示每天放学后,必须到报馆当帮手,主要的任务便是协助铸造铅字的工作,原来梁老对版面的要求很高,务求报纸上的字体必须清晰,所以购置了一部铸字机,聘有专人雕刻字模,而国信几兄弟就轮流操作铸字机,和用砂纸磨刷铅字,这种刻板工作倒让他学会了很多的华文单字。

实际上国信君曾念过3年的华小,于报馆帮忙铸字,他仔细的留意这些字粒的部首和笔画,再向编辑们请教,因此在无心插柳的情况下,使受英文教育的他,能讲也能写很多华文,同时在耳濡目染下,渐渐的对新闻工作产生浓厚兴趣。

骑脚车客串摄影记者

记得在15岁,还是中三的时代,当报馆人手不足时,国信便会背起相机,骑着脚车赶场跑新闻,开始客串摄影 记者的角色。

早年古晋的报纸很少有刊登新闻相片,但前锋日报最先引进制作电板的技术,所以版面上大量使用图片,而国信君就在拍摄了各类新闻图片,并将之冲印成黑白相片后,再口述相关的讯息予报社的记者撰写成新闻。

50年代底到60年代初,是砂拉越政海风起云涌的年代,在父亲报馆客串摄影记者的国信君,有幸见证了不少的
历史性场景:

例如在1959年中,他奉派代安利酒楼,拍摄人联党的成立晚宴,当时一些左翼的党领袖都轮番上台演讲,情绪激昂慷慨。

结识很多政坛红人

1961年4月间,他的一位伊班籍友人史帝芬加隆宁甘拨电话到报馆给他,邀他立即到大石路福海餐厅吃包子,当他抵达时才被告知,原来英殖民地政府已批准砂拉越国民党的注册申请,他手上所持的正是刚刚在邻近省长公署所领取的相关公函。

国信君的父亲浩然公在当时也热衷于政治活动,为砂拉越国家统一党的要员,有了这层关系,他认识了很多当年的政界红人,记得有次他到国统党主席拿督邦达的家采访,就看到还是公务员身份的阿都拉曼耶谷,正在为该党妇女组成员主讲政治课题,没想到他后来在政坛上叱咤风云,成了联邦教育部长、砂拉越的首席部长以至州元首,还和国信君有一段恩怨情仇,此为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还有一次,准备筹组保守党的天猛公朱加,联合陈何遵沿拉让江走访各长屋一个月,国信应邀跟随摄影,回想起这段往事,国信直言他当时也觉得很奇怪,因为朱加与陈何遵,都和他父亲一样,是国统党的领袖,为何又会要另组炉灶?

后来他总算搞清楚,真正的黑手是英殖民地政府,英国人暗中扶植一些精英,支持他们筹组亲英的政党,好像保守党和砂华公会等等,以便将来砂拉越独立后,藉由他们继续发挥影响力,所以他们沿拉让江访问所使用者,便是政府所供应,装有摩多的长舟。

由于他的新闻与图片天天见报,虽然还在求学,但已俨然成了名记者,所以引起英殖民地政府新闻处处长的注意,主动献议提供奖学金给他赴英国攻读新闻课程。

获奖学金赴英读新闻课程

1961年中,梁国信在新加坡登上大英航空公司的“彗星”航机,启程飞往伦敦,当年的民航机,没法作长途直飞,沿途要在好多个城市停留和添油,而恰好当时传出有架同类型飞机在埃及坠毁,以至国信君的双亲为他担心了好一阵子。

安全抵达伦敦机场后,他马上前往位于市中心的新闻学院(后来正名为东伦敦大学)报到,并开展了他在英国为期一年的专业课程,过后他被安排到英国中部的一间报馆实习,跟随资深的记者跑新闻。

为期一年半的专业课程和实习结束后,英国政府还安排他免费环游英国一个月,跑遍全英各个大小城镇,使他视野为之大开。

此趟英国行,让他对新闻工作有了更深层的认识,特别是在接触到西方主流和非主流的大小报章,和生活在所谓言论自由的社会氛围下,思想难免受到重大的冲击,并从初期的文化休克感,到后来打通思绪的“任督二脉 ”,脱胎换骨成了一个满载着使命感归国的新闻人。

回到古晋时,他父亲浩然公正忙着他的政治工作,因此索性把报馆的管理棒交予他,于是他便以总编辑的身份接掌《前锋日报》。

自从梁浩然主理《前锋日报》后,便定下维持中立的办报立场,国信君在接棒后,继续维持中立的立场,这比当时壁垒分明的左倾或是亲英报章,新闻尺度来得更宽松,同时也得到读者群的爱戴。



英殖民地政府时代的新闻处处长池家桂(右二),陪同两名英国官员到亚答街前锋日报的报社,拜会社长梁浩然时摄。
大刀阔斧进行改革

刚放洋回来的国信君,决定仿效英国的报章,改革《前锋》版面与内容,当时他提出的论点是,一份报纸象是一桌琳琅满目的各色佳肴,必须满足各种口味的食家,所以要全面刊载政治、社会、体育、经济新闻,除了顾及男性读者,也不能忽略女性读者群,所以要备有妇女、娱乐,以及文艺等副刊。

最重要的是每一个版,都要有劲爆的新闻,国信的日常工作,便是询问负责不同版面的编辑,准备刊登怎样的材料,如果他觉得不够“呛”,便会指示编辑换上更吸引人的“菜色”。

殖民地到独立初的本地报章,习惯用首版来刊载国际新闻,本地新闻无论如何重要,都无法登上首版,国信君打破了此框框,将本地新闻搬上首版,且坚持自己标首题。

事缘当时的编辑,在标题上延续旧式的传统,不仅用字四平八稳,而且还有主题、副题之类的老八股,但国信认为要吸引读者在报摊前,林林总总的各类报纸中,掏出一毛钱来选购某份报纸,首题的标题必须能先吸引他,所以他废除了老八股式的标题,沿用西报的做法,以简单的几个字,精准的标出重点,这一转变果然使《前锋》在报摊上很吸睛,成了零售的当红炸子鸡。

满脑都是新闻点子的国信,在日常的编采会议上,都会列出当天的热门新闻爆点,希望这些爆点能广泛引起讨论,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与追看,诸如在已故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在1961年提出组织马来西亚计划后,顿时引起很大的回响,支持与反对的声音此起彼落,报纸更成了两派人马的辩论竞技场。

另有一些人认为大马计划势在必行,于是开始理性的讨论要以什么方式,什么条件来参组马来西亚,《前锋》当年刊登了很多不同阶层人士所提出的看法,其中很多在后来被接纳,而成了“廿点立国契约”的主要内容。

烧热话题不仅能吸引读者,更重要的是能把真理越辩越清,这便是报纸的使命之一,而在20世纪60年代,马来西亚独立初期,砂拉越政坛风云诡谲,报纸不愁没有新闻或话题爆点,尤其是第一届州内阁地震频繁,更为报纸增添了许多精彩的报道素材。

恰恰在此动荡的年代办报,国信亲眼见证了很多珍贵,终身难忘的历史场景,就象当时首席部长拿督史迪芬加隆宁甘,与成员党阁员和联邦政府的大斗法,便足以让年轻的他看到眼花缭乱。

政治斗法眼花缭乱

他记得在1965年出初,他的一名巫籍记者史纳威接到宁甘内阁的一位部长的内幕消息,透露在不久后,州内阁将有大地震,一名巫籍部长将挂冠求去,国信审阅了此文稿后,便在翌日刊登出来。

当时的首席部长拿督宁甘看到新闻后大动肝火,马上报开记者会,并邀各报总编辑出席,在国信赶到当时位于中央警署后方的首席部长公署时,但见拿督宁甘和全体阁员坐成一排,而各报总编辑则坐在另一排,国信则被 安排坐在楼梯口的一张椅子上,独自面对两排人,形成了“袋鼠法庭”之局。

宛如遭到公审的梁君才坐定,拿督宁甘便发难,责问他究竟那个部长会辞职,同时要他公开消息的提供者,在工作岗位上已磨炼了很多年的梁君,倒没有被此阵仗所吓倒,他以不提供新闻来源等理由,拒绝回应宁甘的逼问,最终此记者会也就不欢而散。

两个月后,宁甘的内阁果然发生第一轮的大地震,确实有部分部长因不满宁甘的土地政策而请辞,并在联邦的支持下,部署拉他下台的一系列激烈整治活动。

他犹记得联邦政府在祭出百般法宝,都难以把拿督宁甘从首席部长宝座拉下来后,便在1966年9月15日,宣布砂拉越进入紧急状态,且在四天后,也就是9月19日在国会通过“紧急(联邦与砂拉越宪法)法案”,赋予砂拉越州长(现称为州元首)有权召开立法议会会议,和革除失去大多数州议员支持的首席部长职位。

显然是冲着拿督宁甘而来的这条修宪案,很快就发挥了最大功能,砂拉越州长在三天后便援引它,行使职权召开立法会议,唯一的提案就是向首席部长投不信任票,结果是25名议员投了不信任票,3名官委议员弃权,宁甘阵营的6名议员均缺席,而人联党的议员和独立人士麦耀琳,则在投票前退席抗议,不信任案获得通过,宁甘挂冠下台。



梁国信于1968年摄于美国白宫外。
创办英文《永革日报》

这整个过程梁国信都在场采访,他随后还陪同下台的拿督宁甘,从当时的立法议会会议厅(即旧的高等法庭大厦),步行到半公里外的州务秘书署,随同他到9楼的首席部长办公室,但见脾气向来火爆的拿督宁甘,再也按捺不住的猛拍桌子怒道:

“我一定要再回来”,可惜发出此豪语的他,至死都没有实现此心愿。

就在忙于改革《前锋日报》的同时,梁国信也着手筹办英文报,他向来觉得当年砂拉越的西报,全都受到英殖民地政府的操纵,刊载者尽是亲英的言论,十足是政府的传声筒,加上他父亲当时的选区里,马来籍选民占了决定性的大多数,创办一份英文报,不仅能各阶层民众多了一个发声的管道,同时在选举时,还可帮当候选人的父亲一把,于是他在60年代中叶,创办了英文《永革日报》。

年方廿几岁,便已是一家中文报和一家英文报的总编辑,梁国信在马来西亚报业史上可谓前无古人,可能也会后无来者,只是荣耀的背后,他可是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与血汗。

free website promotion SubmitX.com

Offer A Gift To Support Parti Bumi Kenyalang (以财礼方式来支援肯雅兰全民党)

Parti Bumi Kenyalang is a multi-racial political party in Sarawak and having an achievable mission :"IN QUEST OF INDEPENDENCE".

We plan to field 82 candidates in the coming Sarawak Election. We are not taking any donations but your gifts in appreciation of our struggles are appreciated. 

肯雅兰全民党是砂拉越的多元种族政党,其使命是可实现的:“追求独立之路”。我们计划在即将到来的砂拉越大选中派出82名候选人,因此我们需要砂拉越人民和海外支持者在经济上以财礼(gift) 方式来支援我们。

Click Here To Offer A Gift

(以财礼方式来支援我们)

Parti Bumi Kenyalang Facebook "Live" 肯雅兰全民党面子书直播

Parti Bumi Kenyalang Facebook Live

PBK Mission Passport使命护照

  

Download PBK Passport 
(for reference only)
下载肯雅兰全民党:使命护照 
(只共参考)

PBK Membership Application

Voice Of Kenyalang QR Code 肯雅兰之声二维码

Total Viewers Since 1 Dec 2018 从2018年12月1日至今总拜访人数

页面访问数:
4759367